研教发﹝2010﹞38号
各学院(部、中心):
遵循“人人有学科方向,人人有学科归宿”的规划原则,我校正在分阶段稳步推进学科建设规划工作。根据工作安排,我校学科建设规划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完成,即:论证学科下设方向、规划一级学科建设方案、形成学校学科建设体系。目前,第一阶段的工作已顺利完成,较好地摸清了学科家底、明确了方向特色、理清了发展思路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拟于近期继续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,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、凝练学科方向、凝聚学科队伍,形式一级学科建设规划方案。为顺利地开展此项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规划原则
1、以提升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、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为目标,全面推进、重点突破、统筹兼顾做好规划。
2、落实“人人有学科方向,人人有学科归宿”的规划原则,从学科、专业、队伍的有机结合入手,在第一阶段充分论证学科方向的基础上,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、凝练学科方向、凝聚学科队伍。
二、规划要点
1、定位准确,目标明确,规划具体可行
要注重建设目标的科学定位,不同学科按照博士点、硕士点、国家级重点学科、省部级重点学科、校级重点学科、校级重点培育学科等建设目标,分层次合理规划。相关学科间应注重互相支撑、交叉融合,努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,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,满足学校总体定位中向“多科性”大学发展的需要。
学科建设规划务必全面科学、切实可行。应在全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科学地分析该学科在国内外发展趋势、我校的学科现状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情况,准确地对学科发展作出较为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规划。
2、学科、专业、队伍保持一致
学科建设规划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《学科专业目录》和教育部颁布的《普通本科专业目录》为指导,结合我校的实际,将学科建设、专业建设、学科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,以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建设,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。
3、兼顾近、中、远期,稳定可持续发展
学科建设规划应统筹兼顾、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近期、中期和长期发展。规划建设成果既要重视建设硬件条件,也要重视增强软实力,既要注重体现学科实力,也要注重提高学术声誉。要特别着眼于规划主持高水平的科研项目,申报高层次的科研奖项,组织举办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活动。
要考虑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,学科队伍务必保持长期稳定,成员一般不得重复参与多个学科的建设。要有计划、分步骤地多渠道优化队伍结构,增强队伍实力。要着眼于吸引和造就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,特别是努力培养在本学科领域内起领军作用学科带头人。
4、加强学科平台建设
要根据学科定位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需要,本着共享互补的原则,做好学科建设平台的规划布局,构筑高水平的学科基地,为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提供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。要有针对性地规划跨学科、跨学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,设计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平台。
三、组织实施与工作安排
1、各学院(部、中心)独立建设的一级学科,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制定规划。院长(主任)是制定规划方案的第一责任人,全面负责本单位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的各项工作。
2、需跨单位建设的一级学科,由学校指定的第一阶段学科方向论证工作的牵头学院及负责人负责,做好各项协调整合工作,完成规划方案。
3、各单位填写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XX学院(部、中心)一级学科建设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后,于2011年1月12日前将《规划表》一式五份(含电子版)送交至研究生处。
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各学科的发展建设规划,对学校优化学科整体布局、建设我校独具特色、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作用;对于学校抓住“十二五”发展机遇,早日建成开放的、特色鲜明的、多科性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希望各单位、各学科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心、科学的发展观、严谨的工作态度,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次的一级学科建设规划工作。
特此通知。
附件:成都信息工程学院XX学院(部、中心)一级学科建设“十二五”规划
二○一○年十二月二十一日
主题词:学科建设 规划 通知
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处 2010年12月21日印发
|